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贵州最有特色的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乡村,”全球遗产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李光涵说,“现在乡村是中国的一个热点议题。”
报道称,大理村的旅游业还未腾飞,虽然这只是时间问题。与中国许多乡村被过度开发不同,大理村像一片未经触碰的绿洲,部分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。
甚至今天,这个村庄也只能通过一条狭窄的山路盘旋在竹林间进入,村庄所在的山谷里灰瓦的斜顶屋一座连着一座。
近来对村庄的一次访问发现现有的几百名村民正努力工作。几乎每家每户都自己种植水稻和靛蓝植物,而它们现在都到了丰收的季节。

在中国大理村,一位侗族女子用家中织布机织布。
转载请注明:纺织科技杂志 » 美媒探秘中国传统纺织古村:靛蓝扎染技术世代相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