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E期棉升至逾一周高位
温哥华11月26日消息:周三洲际交易所(ICE)的棉花期货上涨,升至一周多来高点,其中基准合约收高0.53%,这也是连续第四日上涨。交易活动在周四美国感恩节假期前有所放缓。
截至收盘,棉花期货上涨0.04美分到0.34美分不等,其中:
2025年12月期棉收高0.34美分,报62.77美分/磅;
3月期棉收高0.34美分,报收64.57美分/磅;
5月期棉收高0.32美分,报收65.75美分/磅。
基准3月合约的交易区间位于64.01美分到64.83美分,盘中高点也是11月18日以来的最高点。

美国佐治亚州棉花经纪商凯斯·布朗表示,由于明天是假期,成交量非常清淡。总体而言,期棉仍处于下跌趋势,目前处于横盘整理阶段,交易区间位于63到65美分。
周四ICE期棉市场因感恩节假期休市,周五将缩短交易时间。
美国农业部将于周五发布截至10月16日当周的出口销售报告。由于美国政府停摆长达43天(10月1日至11月12日),该数据被推迟发布。
周二发布的出口销售数据虽然偏弱,但是由于数据滞后六周,对市场影响有限。该报告显示,截至10月9日当周,美国棉花净销售量为157,636包,低于前一周的198,985包。2025/26年度累计销售量达到457.1万包,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514.4万包,为2015/16年度以来最低水平,仅相当于美国农业部年度目标的41%,低于五年均值56%。
分国别看,越南以81,536包继续位列周度最大买家,中国、巴基斯坦、印度及危地马拉分列其后。从2025/26年度累计销售量来看,越南仍然是头号进口国,已购124.1万包;巴基斯坦以518,900包位居第二。印度与中国分别仅位列第7与第12,购买量分别为242,000包与119,900包,反映亚洲主要经济体采购补发减弱。
惠誉旗下研究公司BMI维持2025年和2026年的年度平均期棉价格预期不变,分别为每磅67美分和70美分。该公司预计2026年市场供需将趋紧,在供应前景不明朗、消费稳定的背景下,市场供需将趋于平衡。
本月迄今期棉下跌4.42%,今年迄今下跌9.45%,这将是连续第四年下跌。此前三年分别下跌13.8%、2.84%和25%。
周三, 3月期棉成交量为20,891手,上一交易日为20,891手;空盘量为177,278手,上一交易日为177,278手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