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统计,11月10-13日,郑棉仓单+有效预报日增长量较11月上旬不仅没有显著增长反而有所减少,低于部分机构、涉棉企业的预期。
据中国棉花质量公证检验网数据,截止2025年11月13日,全国2025/26年度累计公检皮棉283.12万吨(其中新疆监管类公证检验280.59万吨),较上年度同期增长52.41万吨。但目前郑棉2025/26年度棉花仓单仅1960张(8.33万吨,其中内地库2025/26年度棉花仓单1217张,占总仓单量的62.09%),疆内库新棉仓单743张,北疆、南疆交割库仓单+有效预报增长都不快。

截止目前,郑棉仓单+预报量的增长表现不及九十月份棉花企业预期,业内判断主要与下面三个因素有关:
一是新棉等级下降影响大。从公检结果来看,2025/26年度新棉纤维长度、断裂比强度等指标高于上年度,但受天气、脱叶及棉种等多因素影响,皮棉整体颜色级表现不理想,41级及无主体品级的占比较前两个年度提高(很多批次含1-3级淡点污棉、黄染棉),因注册仓单贴水偏高或不符合仓单标准使棉花加工企业“望而却步”。
二是2025/26年度新棉基差较高。自10月中旬以来,北疆库41级(或41/31级无主体品级,淡点污棉5%以内)“双29”的基差维持在950-1050元/吨;31级“双29/双30”(或单30)的基差仍达到1100-1250元/吨。现货销售基差显著高于郑棉仓单基差,使轧花厂将注册仓单套保做为最后的“退路”。
三是2025/26年度各金融机构、融资公司加大对贷款企业的监管及监督,对部分棉花加工企业而言,CF2601、CF2603合约套保交割期偏长,不利于及时、按比例还贷,且今年大部分棉企回归“短、平、快”操作,严格控制经营风险,致使注册仓单量增长不及预期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