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女装生意,不再迷信“流量”

“秋上新”,是刻在每个服装人DNA里的节律。它不仅意味着季节的更迭与销售旺季的开启,更是一场关乎整个秋冬生意走向的战略卡位战。

秋装销售的成功与否,往往决定了后续冬装的命运。“在秋天做的所有事情,其实都是为了双11和冬装去做准备,”设计师品牌开间KEIGAN运营负责人直言,“秋装本身没有打好基础的话,双11也不会无缘无故地爆发”。

然而,在价格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,传统电商依赖爆款逻辑和节点大促的增长路径,正变得愈发崎岖。如何摆脱“爆款焦虑”“库存压力”这两大顽疾?如何与真正的消费者建立更深的联结,而非在流量的潮汐中沉浮?

一批先行者,从行业中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女装“老炮”,到初出茅庐的00后新锐女装店主,都开始在新的场域里寻找答案。

他们的实践逐渐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趋势:生意的起点正在向上游移动,回归到“好产品”和“对的人”的深度沟通上。一个能够让好产品拥有更长生命周期、让真诚沟通产生商业价值的生态,正在成为女装商家冲破周期的关键。

一、新品首发集体小红书

在传统电商语境中,新品发售往往是一场追求短期流量最大化的“引爆”战。然而,当热度褪去,产品迅速沦为“旧款”,品牌又不得不陷入下一轮的流量追逐。

一种新的逻辑正在浮现:将新品发售视为全局生意的战略起点,把小红书当作“交易最上游”,直接带来站内闭环的交易转化外,也有辐射到全渠道的价值。

国际运动品牌 PUMA 的策略,正是这一逻辑的生动演绎。其代运营团队负责人发现,小红书的用户画像——25至35岁、具备高消费力与潮流敏感度的年轻用户——与 PUMA 希望深度沟通的人群高度契合。这使得小红书成为了一个理想的“领跑”阵地。“我们一直认为小红书的闭环能力,应该和不同平台配合起来,让小红书在最前端发售领跑”

去年,一双在品牌德国档案库中沉睡的经典田径鞋型 PUMA Bella,结合当下正火的“薄底鞋”风潮被重新激活,在小红书经由董洁、姜思达的直播间首发后,迅速走红。

在几乎零预热的情况下,这双“谁都没见过”的创新鞋款不仅站内月销近2000双,其热度更成功“外溢”至淘宝、得物等平台,带动了全网搜索与成交。

“在小红书提前一到三个月做新品发售、增加关注度,接下来三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在全平台转化,”这位负责人复盘道。这条“小红书首发造势—站内闭环成交—外溢全平台承接转化”的链路被成功验证。

今年秋上新,PUMA 与品牌全球代言人、韩国歌手ROSÉ(朴彩英)的联名款再次强化了这一认知。尽管这款自带明星光环的产品并不缺少热度,但团队依然选择将核心库存倾斜至小红书店播,最终单日卖出1600多双,销售额远超其他直播电商平台一倍以上。

“我们想通过这个案例向品牌证明,小红书平台的能力是大于其他平台的。”这位负责人补充道,在许多品牌内部,市场(Marketing)和电商(E-Commerce)部门的目标往往是割裂的,前者对品牌宣传负责,后者对销售结果负责,预算和思路难以统一。“但最近半年,很明显品牌也在追求更多的品效合一,”而小红书电商的生态,恰恰提供了一个实现“品效合一”的绝佳场域。

对于设计师品牌开间KEIGAN而言,这种“上游价值”则更多体现在与用户的共创中。品牌从2021年便开始在小红书布局内容,但直到2024年才开启电商闭环。负责人解释了这一转变的初衷:“通过博主和社区沉淀了粉丝后,我们需要‘直接拿结果’,缩短跳转链路,降低流失。”

开启闭环后,他们惊喜地发现,小红书远不止是一个卖货渠道,更像一个能第一时间获得真实、高质量反馈的“大私域”。“小红书上的用户喜欢有小设计的不一样的产品,”主理人观察到,“比如不同色系的撞色拼接,或者不同材质的拼接。而且他们很愿意自然而然地做一些分享,起到种草的作用。你可以理解为是大的私域,虽然在公域里面,但我们第一时间能接收到用户对产品的好与不好的反馈。”

因此,品牌的新品首发的核心动作,如主理人“私服”分享、发布专属款,都围绕与粉丝的深度沟通展开,共同定义产品。这为品牌后续的生产和销售策略,提供了最精准的输入。

二、商家逃离低价红海好货产品主义回归

当流量的喧嚣逐渐散去,商业的本质终将回归产品。一个健康的生态,应当让“好货”自己会说话,并能穿越时间的考验,持续创造价值。在小红书,一批新商家正凭借对“产品主义”的坚守,摆脱低价竞争,找到了确定性的增长路径。

这背后,是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:一是主理人IP与产品的深度绑定,让“好”看得见、摸得着二是社区内容生态赋予了“好货”长尾的生命周期。

十年服装人宸哆啦在2024年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:关闭曾月销千万的网店,在小红书创立 SEEDSSTUDIO。她的创业起点颇具传奇色彩,2011年在国外上学时,凭借在微博分享穿搭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代购。回国后,她抓住了女装创业潮的末班车,生意一度顺风顺水,甚至到了“自己基本不用出镜,全靠模特”的安逸阶段。

然而,2023年,她敏锐地嗅到了危机。传统货架电商的流量焦虑已肉眼可见:曾几何时能轻松卖出200件的款,如今卖60件都费劲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合作工厂的一句话:“同一款外套,小红书卖得上价,也卖得更多”。

她意识到,购物习惯变了,一个能让好货卖出价值的平台,才是未来。于是,在刚生完二胎、身材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,她毅然决定重新站到镜头前,All in小红书电商。

转型后,她将重心彻底从“拿货”转向“自主开发”,店铺80%的产品都由团队自己设计开发,也会采购一线奢牌同源的进口面料、辅料。对品质的极致追求,也需要被翻译得让用户理解。

在传统女装逻辑中,最重要的是产品图以及详情描述,信息单一促使选择成本增加,也诞生了大量的货不对板,退货率水涨船高。但宸哆啦在小红书可以通过直播间、笔记讲解,让产品的设计理念、价值,甚至产品的开发背景都更详尽地被传达。

例如“我们这条牛仔裤拉链是瑞士的顶级拉链品牌RIRI(瑞瑞),被称为拉链界的爱马仕”,他们也会考虑到35+女性的穿衣特点,针对性的对产品作出调整,如胳膊处通常不会做得太紧、关心品质,也敢用进口面料。

而当一位跟随她十年、身高仅1米57、体重70多斤的老客提出想要一件XS码皮衣时,她会特意让板房为她“高定”一件。“工厂都说我们快做成独家高定了。”这些专业与真诚,也带来了极强的用户粘性,甚至有顾客买回200多元的裤子,宁愿再花60元找裁缝修改裤腰,也不愿去别家购买。

这份信任的回报,不仅体现在今年秋天,三款单价从1350元到5000元不等的皮衣一周卖出超200万的爆发力上,更体现在时间的复利中。

在传统电商逻辑下,去年发售的新品,今年就已是“清仓款”。一款去年没能打爆的格子风衣,在今年秋天依然热销,销量甚至超过去年。宸哆啦感慨:“在小红书没有老款一说”。 一篇优质笔记或直播切片,都可能在数月后持续吸引新客。这种内容的长尾效应,正在有效缓解服装行业最大的痛点——库存。

而对商家来说,这是生意的良性循环,也让更多人原意投入时间精力在做出更好的产品上。

00后“田中小鸡Tanaka hiyoko”主理人小汐的创业故事,则代表了另一种真实的力量。亲历女装生意变化的她,深知拿货模式的局限。“网上搜得到同款,人家为什么要在这里买?因为你够便宜吗?”更困难的是,拿货意味着轻约束力,卖爆之后工厂、档口都有不履约的风险。

为了做出差异化,她从一开始就坚持自制产品,自己押钱找工厂,甚至为此从宁波搬到佛山,只为离广州的面料市场和东莞的毛织厂更近。“如果卖不出去,货就得压在手里,”正是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,让她对产品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。

她在笔记里坦诚地分享“工厂把衣服做坏了”的经历,也毫不避讳地买下盗用自己图片、售价仅40元的仿品,拍视频对比,告诉粉丝“你们看,完全不一样”。正是这份不加修饰的真实,让她与同龄客群建立了深度的情感共鸣。今年夏天,她的一款羊毛棉麻斜肩衣,几乎完全靠笔记卖出了超过1.1万件,这对于工厂来说,已经是需要十天半个月24小时不停工才能赶完的量。

秋上新,她仅凭8款新品,就拉动了百万级月销。她的受众群体多为学生及刚上班不久的年轻女孩,价位段也不算高。今年,一款衬衫工艺面料升级后,单价从89元提升至169元的衬衫,依然卖出了2000多件。

让她意识到,只要产品好,用户总会为你“买单”。她不选择频繁上新的模式,但坚持每一款都能契合用户需求。当“好货”与“真心”相遇,生意便有了最坚实的基础。

三、换季的钟摆提前了女装商家抢占秋上新

对于服装行业而言,抢占“秋上新”等换季节点,意味着把握住了下半年增长的先机。而要在正确的时机做出正确的动作,商家需要的不是单一渠道的“奇袭”,而是一套将内容、直播、产品策略融为一体的“整体化经营”系统。

成功的商家,都已熟稔于在小红书构建一个从内容预热到交易爆发的完整闭环。PUMA 的运营节奏堪称典范,一场重要的新品发售,会通过不同买手的组合,层层递进地进行预热和引爆,创造出一个持续3-5天的流量高峰。随后,品牌的官方店播会精准承接住这波热度,通过长达15小时的全天直播等形式,最大化地完成销售转化。

而对于主理人品牌而言,这种整体化经营则体现为一种更懂用户的“新节奏”。SEEDSSTUDIO 就将过去在“一周两次”高频上新的模式,调整为在小红书“一周一次”的“大场直播”。主理人宸哆啦解释:“一周两次上新,你没有太多时间去给新品做更深度的推广。”而新的节奏,让她能用一周时间充分预热,在直播中,她和另外两位不同身材(一位168cm标准模特,一位162cm小个子代表)的主播会为一件单品现场搭配出至少五套穿搭,将产品的价值讲深讲透。这种“慢下来”的深度沟通,反而激活了更多用户的购买热情。

新锐商家同样在探索自己的节奏。小汐深知秋冬销售窗口的宝贵,她将自己的上新策略清晰地规划为“波段式”推进:第一波主打梭织类,第二波以毛织为主,让用户的搭配逻辑更顺畅。为了抓住九、十月的黄金窗口期,她将直播频率提升到“一周五播”,用高强度的互动来承接上新热度。

她坚持“少而精”,每波只上七八个自己最有信心的款,绝不为了凑数而滥竽充数。“我始终觉得卖衣服最重要的还是衣服本身,营销都是建立在把衣服做好的基础上。”这种清醒的认知,让她在创业初期就走得异常稳健。

这些案例共同揭示了小红书电商生态的一个核心特征:它并非一个单纯追求效率的“流量场”,而是一个更考验商家综合经营能力的“生意场”。在这里,商家拥有了更稳定、更立体的经营阵地,可以通过笔记与用户建立长期信任,通过直播完成集中转化。这种确定性,让商家敢于为上新节点、为未来做更长远的布局和投入。

尤其是,换季上新时,小红书几乎成为大量用户决策、消费之地。拿今年秋上新来说,小红书上,秋季穿搭相关搜索量翻8倍,有关时尚新衣的穿搭攻略数量翻3倍;用户也呈现出更集中的秋季新品消费需求,秋季新品求购用户数翻2倍。

这也意味着,大量的生意机会就潜藏在其中。

结语

PUMA、开间、SEEDSSTUDIO、田中小鸡Tanaka hiyoko……这些不同体量、不同背景的商家,在小红书的经营故事,共同指向了一个清晰的答案:当流量红利见顶,商业竞争终将回归其最朴素的本质——好产品与好关系。

我们看到,新品首发的价值正在被重估,它不再是一次性的营销动作,而是品牌与用户深度对话、开启全局生意的起点。同时,产品主义正在回归,对品质的坚守、对细节的打磨,正在社区的土壤中结出确定性的商业果实,并获得了对抗时间的“长周期”价值。我们更看到,一种更整体、更健康的经营模式正在形成,商家不再是流量的“猎手”,而是用户关系的“耕耘者”。

随着小红书电商将“市集”提升至一级入口,并推出“百万免佣计划”等一系列举措,平台也在持续释放明确的信号:支持商家用心经营,创造长期价值。对于仍在行业迷雾中探索的服装品牌和创业者而言,这或许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照:与其在低价的红海中内卷,不如回到生意的原点,用心做好每一件产品,真诚服务好每一位懂你的用户。

因为,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,最终会奖励那些回归本质的人。

By TENG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