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都在与怎样的虚拟人物合作?

CGI 技术的成熟,赛博朋克风潮再起,让原本属于二次元世界的虚拟人物,不断打破边界,与现实三次元世界之间的距离无限缩进。

虚拟人物自身所带的话题度,对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吸引力,都是当下碎片化社交媒体时代破圈和发声的必备元素之一,也正因为如此,虚拟人物正越来越受到品牌的关注。

回顾2020年初至今,多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活动中使用了虚拟人物,例如:

意大利奢侈品牌 Dolce&Gabbana(杜嘉班纳)近期的夏日七夕限定系列,由 Super Elle 旗下的两位虚拟人物呈现,并在社交媒体投放开屏广告;
天猫宣布易烊千玺的虚拟形象千喵成为真人之后的第二位代言人,并为这位虚拟代言人打造了“天猫LXSH平行世界”;
《嘉人Marie Claire》发布新刊物《嘉人NOW》,后者创刊号的封面人物之一,是美妆零售商屈臣氏的自有虚拟人物屈晨曦 Wilson;
购物中心深圳后海汇打造的虚拟 KOL Hilda 入驻小红书;

即便上述均可被笼统的叫做虚拟人物,但按照其制作风格、背景人设定位的不同,依旧可以进一步细分,例如:虚拟偶像、虚拟KOL、虚拟分身等。正是因为使用虚拟人物的风潮正盛,品牌才需更加的理性,深入了解这一行业,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市场来挑选能够相辅相成的合作对象,甚至是打造专属的虚拟人物。

在华丽智库发布的最新报告:“全球时尚虚拟人物研究报告”中,我们研究了全球范围内,过去四年与虚拟人物相关的合作案例,覆盖110位虚拟人物、100家奢侈品、时尚、美妆品牌和时尚零售商的150个合作案例。

报告的前半部分,详细的按照各类关键词将全球的虚拟人物进行了分类,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展示。后半部分则统计并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与虚拟人物合作的案例,在此之外,还挑选了数个品牌打造自有虚拟人物的案例进行分享,助力品牌深入了解和思考“虚拟人物”的应用,并为业内人士提供全面客观的决策参考。例如:

品牌与虚拟人物有哪些合作方式?
品牌与虚拟人物能产生怎样的深度合作?
拥有自有虚拟人物的品牌,是怎样进行运营的?
打造自有虚拟人物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?

By ze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