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人为什么必须穿“求职套装”?

12

长期在日本居住的中国女性张女士的女儿,今年春季顺利从幼儿园毕业。在举行毕业典礼当天,张女士让女儿穿上带有蕾丝边的粉红色连衣裙。在毕业典礼这一隆重场合,小姑娘身穿突出女孩特色的连衣裙,确实非常可爱。

但是,在到达毕业典礼的会场之后,小女孩却突然哭了起来。

“我穿着裙子,感觉不好意思。我要和大家一样”

这个孩子在说什么呢?感到莫名其妙的张女士环顾四周,之后感觉大吃一惊。这是怎么回事!

真是难以理解。大家都穿着同样的服装。

女孩子都穿着深蓝色的连衣裙,而男孩子则穿着深蓝色的成套西服。大家穿着相同,简直就像是穿着制服。

同时家长们也如出一辙。父亲是千篇一律的西装,而母亲则全都是深蓝色系的连衣裙或西服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张女士女儿的带蕾丝边的粉红色连衣裙的确显得格格不入。

面对嚎啕大哭的女儿,张女士劝说道,“不要感觉不好意思。大家都穿成一样,不让人感觉奇怪吗?和别人不同才算有个性”的确如此。人们应该重视个性。

但是,日本的各种仪式则另当别论。参加仪式时的服装具有严格礼节。如果不符合礼节,就会特别显眼,这也是事实。不仅是孩子。家长、尤其是母亲的服装如果与周围格格不入,也将对其后的人际关系产生消极影响。将据此被认为“那个人可能有点缺乏常识”,结果被“妈妈朋友”(在孩子学校等成为朋友的母亲们的小圈子)们敬而远之。

不仅是毕业和入学。日本人在人生的重要活动中,经常需要穿着“相同的服装”。

其代表性案例或许就是求职套装,即参加求职活动时穿的服装。一位在日本参加求职活动的外国人这样说,“在去参加求职的面试时,只有身为留学生的我,才穿着就职之后仍能使用的带有条纹的套装。日本人为什么都像穿制服一样穿着同样的服装呢?”

的确如此,日本人在参加求职活动之际,都身穿专门用于求职活动的特定服装。不分男女都是朴素的深蓝色衣裤,换句话说,大家全都穿着基本上相同的服装。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,在必须彰显个性的求职面试中,学生们为什么需要像穿制服一样,都身穿相同的服装呢?

其原因或许各不相同,但一家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在网络上给出了下面的回答。

“(包括欧美在内)在商业社会里,套装都是商务人士的战斗服装。穿着无法合乎规矩的人将被视为‘很难适应商业社会’”

原来如此。在面试的时候,能否中规中矩地穿好求职套装,将被等同于是否为今后进入商业社会做好准备。

在第一次见面时,要表现“自己的特色”,服装最为直截了当。但是,在这种手段遭到禁止的情况下,要突出个性,就需要较高的能力。

日本社会对着装要求严格。如果穿着的服装不符合TPO(即时间“time”、地点“place”、场合“Occasion”),就将被视为缺乏常识的社会人。能否顺应社会常识?在作为人生关键节点的时刻,人们将受到周围目光的审视。而求职套装或许是进入商业世界之际的“通过仪式”。

站在不特别在意服装的中国人角度来看,这或许会遭到厌恶,认为这样非常无聊,但与欧洲相比,日本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。

一位在英国生活过的朋友表示,在英国,甚至是蔬菜店的大叔和当邮递员的大叔都要身穿西装,而且一丝不苟地系上领带。朋友在被邀请参加烤肉聚餐而拜访邻居时,发现参加者全都是穿西装扎领带。

毕业和入学的服装,从不同角度来看,这与求职套装大体相同。在幼儿园和小学里,孩子和家长的服装礼节将是其能否融入集体的试金石。

但是,希望大家不要忘记的是,这些礼节只是日本社会的“常识”。我个人认为,如果是外国人,就没必要遵守这种狭隘的常识。在入学仪式和毕业典礼上,有人穿深蓝色套装和连衣裙以外的服装,没有什么不妥。如果有机会,问问日本的朋友,看看这样想属于改革者还是缺乏常识?

作者(青树明子) ,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,亚太研究科硕士。

By ze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