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延续,美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加剧。宏观层面,自上周中国发布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及特朗普扬言对中国再加征100%报复性关税后,10月14日,中美相互加征的特别港务费正式生效,这将直接推高跨境海运成本。此外,随着美国政府“停摆”进入第3周,其对民生与经济层面的冲击正在扩散。美国两家区域性银行锡安银行和西联银行“爆雷”,引发市场对美国银行贷款资产质量的担忧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日表示,量化紧缩政策可能已接近尾声,强调劳动力市场正在呈疲软态势。市场普遍解读认为,美联储对就业市场的担忧已超越对通胀的顾虑,进一步强化对本月降息的预期。
北半球棉花供应压力攀升,全球纺织需求持续疲软。棉市方面,北半球棉花陆续上市,美国得州东南部采摘加工继续推进,收获进入后期,干旱比例略有上升,产量预估维持290万吨左右;印度棉花协会预估2025/26年度棉花产量在530-570万吨,同比最高增幅7%;巴基斯坦近期持续高温干燥,有利于加快采摘进度,部分地区临近收尾,产量预估100万吨左右,预计10月籽棉集中上市。纺织市场方面,国际纺联调查显示,关税政策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导致需求疲软,全球纺织业经营持续走弱,新订单数量不足,开机率持续低位。总体看,全球棉花和纺织贸易环境持续恶化,北半球棉花上市增加供应压力,在贸易局势和美国政府停摆出现转机之前,国际棉价或延续弱势整理。

新棉产量预期略有下降,国内纺织市场生产稳定。棉花市场方面,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,截至10月16日,全国新棉采摘进度58.8%,同比提高4.7个百分点;交售率81%,同比提高10.9个百分点。近期北疆石河子、昌吉等部分棉区受降雨降温和脱叶剂喷施效果不佳影响,采收进度放缓,南疆采棉机作业紧张局面有所缓解,部分已采收棉田反映籽棉单产不及预期。纺织市场方面,企业生产总体稳定,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9月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,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环比上涨0.1%,其中秋装换季上新带动服装价格上涨0.8%。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最新调查显示,10月初全国纺织厂开机率83.7%,环比上升0.4个百分点;纺织厂持观望态度和不打算采购棉花的占比54%,环比增加9个百分点,显示在丰产预期下纺织厂不急于采购棉花。
10月18日,中美双方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,下周即将举行二十届四中全会,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,或令宏观市场情绪有所好转。综合看,新棉上市将逐步增加供应压力,纺织厂对新棉采购持观望态度,国内棉价或维持区间震荡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