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初,坦博尔集团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。
坦博尔在上市前进行了突击分红——一次性分红2.9亿元,金额为2024年净利润2.7倍、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8倍。近年来,这类“前脚巨额分红,后脚就向资本市场要钱”的做法,容易引发投资者的质疑和不满,引来监管部门重点问询,其中不少企业最后以IPO终止收场。
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山东企业,过去二十多年始终深耕羽绒服领域,在北方市场拥有稳定的品牌认知。不同于波司登的高端化路线,坦博尔的成长更像是典型的制造型企业逻辑:以供应链效率和性价比取胜,依靠渠道下沉建立市场份额。2015年,坦博尔在新三板挂牌,但两年后便悄然退市。
但这种增长模式在过去五年遭遇了天花板。 一方面,国内羽绒服市场趋于饱和,品牌集中度提高;另一方面,消费者的需求从“保暖”转向“功能与场景”,户外运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。坦博尔所处的中端价格带空间被压缩,品牌必须寻找新的定位。

从2022年冬奥周期开始,坦博尔逐步调整战略,将“户外”确立为未来发展方向。公司内部开始重新梳理产品体系,把原本以季节为核心的生产节奏转向“多场景使用”。以往主打冬季羽绒的品牌,如今延伸出包括徒步、滑雪、露营在内的户外服饰系列,并在设计上强化“城市与户外兼容”的功能特征。
在品牌层面,坦博尔的调整也体现在表达方式上。过去品牌传播以渠道促销为主,而近两年明显增加了内容化、年轻化的尝试:
2024年起,坦博尔连续两年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,以“户外与城市融合”为主题推出新品;2025年3月的“好活力 随风起”系列和9月杭州的“雪舞山巅”发布,都是品牌形象升级的延续。
通过这种形式,坦博尔试图摆脱传统羽绒品牌的固有印象,在大众心智中建立“户外生活方式品牌”的认知。
同时,公司在专业领域的投入也在增加。根据公开信息,坦博尔已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建“极寒科技实验室”,并通过与Toray、Dermizax等国际材料商合作,推动功能面料研发。
在体育资源上,2024年以来,坦博尔陆续成为奥地利单板滑雪国家队官方供应商、中国国家北欧两项队赞助商,正式进入专业运动装备供应体系。这些动作既是品牌专业化背书,也为未来国际化打下基础。
在IPO文件中,坦博尔将自己定位为“综合户外服饰企业”,强调“专业性+生活方式”双线布局。




